天全县新华乡孝廉村农民夜校
一、孝廉村基本情况
孝廉村是省定贫困村。2016年12月,如期实现贫困村退出、贫困户全部脱贫后,自2017年起,以孝廉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为主线不断凝聚全村党员群众,通过开展对“农民夜校”的阵地建设和办学实践,在摸索中逐渐形成了独具本村特色的基层党建品牌活动。2017年3月,孝廉村被市委、市政府命名为市级“四好村”。2017年12月,孝廉村被省文新广局、省扶贫移民局命名为“四川省文化扶贫示范村”(全市仅5家,天全县仅1家)。2018年2月,孝廉村农家书屋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“全国示范农家书屋”称号。
二、确定这一标题的由来
新华乡孝廉村于2016年12月开办了“农民夜校”。近两年的实践探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,第一阶段是没有明确的办学方向,只是定期组织村民学习文件;第二阶段是集思广益摸索着办学,以新时代新农村发展的要求和群众的需求收集和确定授课内容;第三阶段是立足村情民情,明确办学方向,以我村独有的孝廉文化为背景,以挖掘和传承孝文化、廉文化,不断引领文明新风,助推脱贫村发展振兴的思路。目前,我村“农民夜校”已从最初简单传递党的声音逐渐发展成了宣讲党的政策、培训实用技术和引领文明新风的重要平台。主要通过三种行式实现:一是联系村领导干部、驻村帮扶干部等宣讲政策;二是专家能人讲授技术、传授经验;三是挖掘和传承孝廉文化引领文明新风建设。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立足于贫困村群众在思想观念、能力素质、文明乡风三个层面的提升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,让多年来地处偏远山村,交通落后、信息闭塞、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村民在家门口就接受了宣传和培训。
三、下一步办学方向
(一)坚持文化扶贫,力争建成开放式党群教育培训中心。结合脱贫攻坚和党员、群众教育培训中心建设,2016年通过将村委会后的闲置资产——原孝廉村王家祠堂(县级文物)、原孝廉小学改建,按照文物修缮保护的要求对原建筑进行抢救性恢复,拆除原已损毁严重的墙面,将主梁扶正、加固,重新安装木板,铺设青石板,建成了室内面积200㎡、室外面积200㎡的培训中心。中心现配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1套,广播器材1套,电脑5台,话筒、音响1套,健身器材10件(套),宣传栏1个、器材103件(套),现有在册图书5200余册。下一步,还将进一步规范办学场地,提升阵地建设水平。如:与周围古建筑风格相匹配、雕刻有“孝廉”二字的课桌、凳子30套将于6月下旬搬进中心课堂。
(二)坚持文化惠民,辐射带动周边村共建共享。孝廉村“农民夜校”建在村委会旁边,地处通达铜山、柏树必经之地,特别是紧邻铜山村村委会,从建成以来通过辐射带动周边村整合资源共同举办培训,吸引来自孝廉、铜山、柏树三个贫困村的村民前来培训。晚上,由村文化服务中心(原村文化室基础上升级而成)组织的“农民夜校”广场舞培训更是吸引了全村村民及周边相邻村群众前来跳舞、打篮球、健身等,集聚了大量的人气。目前,已逐渐形成以孝廉村村委会、村文化活动室、近700 m2操场为主阵地的文化活动中心,让更多的群众共享文化惠民的成果。下一步,将通过举办联合“农民夜校”的方式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实效。
(三)坚持文化育民,全面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。通过广泛收集梳理周边村群众需求,结合受训对象、产业发展等实际,按月组织培训。通过组织开展包括基层治理、文明礼仪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“医疗与健康扶贫义诊”、灵活居家就业竹编培训、林下养殖技术培训、生姜、草果种植、生猪养殖、劳动权益保障、消防安全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、环境资源保护、广场舞等在内的教学培训,进一步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。
孝廉村“农民夜校”自开办以来,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、“五个一”帮扶力量等的大力支持、关心和指导,通过发动村组干部、群众集思广益,走出了一条既适合自身发展实际又独具特色的办学路子,这一平台逐渐成为凝聚全村党员群众发展前进的有力抓手,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脱贫成果。
|